地址:上海市天目中路428号(凯旋门大厦)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01777807
电话:021-63532830
传真:021-63546247
Email:shanghaitaiyi888@163.con
心肺复苏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指南
一:操作步骤 
1.现场安全性的判定:察看周围环境,申明环境安全。 
2.判定意识  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,应在5~10s内完成。
(1)方法:施救者可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,高声喊叫:“喂,你怎么啦?”;如你认识患者,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。如无反应即可判断为意识丧失;若意识丧失应立即开始现场复苏抢救,并紧急呼救(120)以取得他人协助。     
(2)注意点:严禁摇动患者头部,以免损伤颈椎。若现场有亲人或旁人提供患者意识丧失的可靠信息,可省略以上步骤。
3.呼救 
一旦确定患者已昏迷,应立即呼救,招呼最近的响应者。 
(1)方法:大声叫“来人啊!救命啊!”  
(2)注意点:成人呼吸心跳停止,一般先呼救(phone first),后心肺复苏;而溺水、创伤、药物中毒应先CPR后呼救(phone fast)。施救者应及早进行CPR,协助者的主要任务是呼救或协助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(如在院内应立即去取除颤仪);向急诊医疗救护系统求救时,应讲清:紧急事件发生的位置?发生了什么事?有多少人需要帮助?患者的情况如何?患者正接受何种形式的急救?求救电话号码?联系人姓名?绝不可离开患者去呼救。 
4.安置好患者心肺复苏体位 
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,使头、颈、躯干无扭曲,平卧有利于血液回流,并泵入脑组织,以保证脑组织血供。 
(1)方法:翻动患者时务使头、肩、躯干、臀部同时整体转动,防止扭曲。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,施救者一手托住其颈部,另一手扶其肩部,使患者头、颈以及身体当作一个单位(“同轴转动”患者)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。  
(2)注意点:转动患者时,施救者跪于患者肩旁,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头,拉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。 
5.施救者的位置      
单人心肺复苏时,施救者可站在患者左或右侧,但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肩部水平,这样施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能同时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,且有利于观察患者的胸腹部。双人心肺复苏时,胸外按压者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乳头连线水平,人工呼吸者站于患者头侧、胸外按压者的对侧。
6.开放气道(A) 
患者心博骤停后,全身肌肉松弛,可发生舌根后坠,使气道受阻,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,可采用压额举颌法,也可采用下颚推前法(对有颈椎损伤者适宜)开放气道。在开放气道时,不主张盲目清除异物,如能清楚看到患者口中异物或呕吐物,应用手指将其挖出。如果患者的假牙不能保持在口腔内,便要将它们取出。 
(1) 方法: 
①压额举颌法: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,一手置患者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,另一手(除拇指外)的手指置于下颌骨骼部分接近下颌的地方,将下颌抬高。  ②下颚推前法:施救者位于患者头侧,两肘置于患者背部同一水平面上,抓住患者下颚角并用双手向上提,将下颚向前移动,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,使口腔通畅。
(2)注意点: 
①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,以免阻塞气道
②不能过度上举下颌,以免口腔闭合 
③为以防不测,清除口腔内异物时,应戴上手套或用纱布包裹手指
④顺利开放气道后,下颌骨与耳垂连线应与地面垂直
6.判断有无自主呼吸 
(1)方法:通过"一看二听三感觉"的方法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,即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;用耳及面部贴近患者口鼻,分别听和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声及气体呼出,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。 
(2)注意事项:评价呼吸时,救助者双手仍保持开放气道手法,评价时间10秒——心中默数1001-1010。 
7.重建呼吸(B):每分10-12次的速度,共2次。 
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(手法或机械)借外力来推动肺、膈肌及胸廓的运动,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脏,以保证机体氧气的供给及二氧化碳的排除。 
(1)方法:
 ①口对口人工呼吸 施救者保持气道开放的手法,以置于前额处手的拇、食指轻轻捏住患者的鼻孔,深吸一口气,将嘴张大,用口唇包住患者口部,用力将气体吹入,每次吹气后即将捏鼻的手指放松,同时将头转向患者胸部,以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患者被动呼气。每次吹气的潮气量为10ml/kg(大约700ml到1000ml),而且应该以2秒钟给予。吹气频率,成人10-12次/分,婴儿及儿童18-20次/分。 
②口对鼻人工呼吸 适用于口部外伤或张口困难的患者。施救者一手将患者额向后推,另一手将颏部上抬,使上下唇闭拢,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将口唇包住患者鼻孔,用力吹气。吹气后放开患者口唇使气呼出。其余操作与口对口吹气相同,但吹气阻力较口对口为大。
8.重建循环(C) 
胸外心脏按压时,收缩压可达13.3kPa(100mmHg),平均动脉压为5.3kPa(40mmHg);颈动脉血流仅为正常的1/4~1/3,这是支持大脑活动的最小循环血量。因此,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,患者应平卧,最好头低脚高位,背部垫木板,以增加脑的血流供应。 
(1)方法:
①触摸颈动脉(限专业人员:触摸颈动脉,同时判断呼吸,时间10秒——数1001-1010),如无搏动,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, 
②确定按压部位  用以下方法:施救者用靠近患者腿部的手的食指和中指,先找出患者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肋骨下缘,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,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处,食指紧靠中指。将另一手的掌根(长轴与患者胸骨长轴一致)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。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,两手平行重叠,手指并拢、分开或互握均可,但不得接触胸壁。 
③按压方法:施救者双肘伸直,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,向脊柱方向按压,使胸廓下陷4~5cm,尔后迅即放松,解除压力,让胸廓自行复位,使心脏舒张,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。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,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,以防位置移动,但放松应充分,以利血液回流。按压频率100次/分  ④按压与通气的协调:
A.一人操作 现场只有一个抢救,吹气与按压之比为2:30,即连续吹气2次,按压30次,两次吹气间不必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出。2次吹气的总时间应在4-5秒之内。 
B.两人操作 负责按压者位于患者一侧胸旁,另一人位于同侧患者头旁,负责疏通气管和吹气,同时也负责监测颈动脉搏动。吹气与按压之比为2:30,为避免施救者疲劳二人工作可互换,调换应在完成一组30:2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。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心搏。但核实过程和施救者调换所用时间,均不应使按压中断5秒以上。
(2) 注意事项 
①按压频率:100次/min;深度:婴儿1~2cm,儿童2~3cm,成人4~5cm;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: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均为30:2,即30次按压后予2次人工呼吸。   
②按压时手指不应压在胸壁上,两手掌应保持交叉放置按压,否则易造成肋骨骨折。按压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;按压位置应正确,否则易造成剑突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、血气胸。 
③按压时施力不垂直,易致压力分解,摇摆按压易造成按压无效或严重并发症。冲击式按压、抬手离胸、猛压等,易引起骨折。按压与放松要有充分时间,即胸外心脏按压时下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;
④儿童只要用一只手掌根按压即可,婴幼儿的按压采用环抱法,即双拇指重叠下压,其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。 
9.再评价呼吸、循环:单或双人5个30:2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后,应先呼吸2次,评价10秒,再胸外按压,同时应申明可在此时进行电除颤。原则上,院内应在3分钟内完成第一次除颤,院外应在5分钟内完成第一次除颤。
 二.注意事项 
1   CPR流程的变化 
I  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,应在打电话求救后,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 CPR及除颤。 
II  儿童不同于成人,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CPR,历时2分钟后再呼救。 
III 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、患者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。
IV 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,用5-10s(<10s)检查是否存在呼吸,如无 呼吸,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。 
V 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的评估。 
VI 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内表现的叹息样呼吸。 
2  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 
I   所有人工呼吸(无论口对口、口对面罩、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),有 或无氧通气均应持续吹气1s以上。
II 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,正常呼吸即可 
III  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,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
IV  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,再次开放气道,给予第二次通气,无论胸廓 起伏与否,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。 
V  如已有人工气道(如气管插管、食管气管联合式导管)并且有二人进行CPR, 则每分钟通气8-10次 
VI  在人工呼吸时,胸外按压不应停止   VII 心脏骤停时气道管理的最佳方法可有多种选择,但必须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程 序,以监督和建立维护气道的最佳状态。
VIII 必须了解复苏时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益处,因为插管可能中断按压的时间。
IV  急救人员应用呼气末CO2或食道监测器再确认插管位置 
3  关于胸外按压的变化
I   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的重要性 
II  为使按压有效,按压应有力而快速 成人复苏按压为100次/分  按压幅度为4-5cm,婴儿为胸廓的1/3--1/2 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,保证松开的时间与按下基本相同 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,如中断应尽量少于10s 
III  实际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、开放气道、人工呼吸及AED分析引起的中 断的次数和时间共同影响。 
IV  本指南推荐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:2,目的是增加按压次数,减少过度通气, 减少因人工呼吸的按压中断 
V  强烈建议在CPR过程中不应该搬动患者 
VI  当两人以上的急救人员在场时,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,急救人员应 当轮换按压者,以防止按压者疲劳,按压质量下降。 
4.  电除颤的变化 
I    建议成人VF/无脉搏首次和系列电击能量为360J(单向波) 
II   双向波选择,使用双向方形去极波形时应选择 150J 到 200J,但首次电击 时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则应选择 120J。而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双向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。 
III  如急救人员不熟悉特定能量,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
IV  目击成人心跳骤停现场有AED,应尽快使用AED 
V   现场有2位以上急救人员者,用AED以前,1位应行CPR,另一位打开AED开 关和贴附AED电极,并在仪器分析患者心律前,另一人应继续行CPR 
VI  如对不稳定患者是否存在单性性或多行性VT有疑问时,不要详细分析心律失 常而要迅速电击 
5.  指南用于各类人群的定义 
新生儿CPR:用于出生后第1小时还没离开医院的新生儿
婴幼儿CPR:< 1岁的患者
儿童CPR: 1-8岁的患者
成人CPR: ≥8岁的患者
CopyRight© 沪ICP备06002684-3号 V.2013 技术支持QQ:28829565 上海泰益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:上海市天目中路428号(凯旋门大厦) 电话:021-63532830 QQ:363248245
在线咨询